• 清朝时期的豫剧

    豫剧知识清朝时期的豫剧

    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(1777)成书的《岐路灯》和乾隆五十三年(1788)《杞县志》记载,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、杞县一带盛行,并曾与罗戏、卷戏合班演出,称为“梆罗卷”。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,明皇宫是“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,代远年湮,亦不知创自何时。于道光年间(1821-1850)河工决口,庙宇冲塌,瓦片无存”,可见在道光之前,梆子戏就早已存在。 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

    豫剧知识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

   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,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,唱腔流畅、节奏鲜明、极具口语化,一般吐字清晰、行腔酣畅、易为听众听清,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。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奔放的阳刚之气,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,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;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,质朴通俗、本色自然,紧贴老百姓的生活;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,矛盾冲突尖锐,故事情节有头有尾,人物性格大棱大角。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河南豫剧的流派

    豫剧知识河南豫剧的流派

    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,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,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。主要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。豫东调因受其邻近的兄弟剧种山东梆子的唱腔的影响,男声高亢激越,女声活泼跳荡,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。豫西调因遗留了部分留了秦腔的韵味,男声苍凉、悲壮,女声低回婉转,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。细分大致如下: 祥符调:以开封为中心带地区流行的豫剧,为标准的中州正韵。 豫东调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时期的豫剧

    豫剧知识时期的豫剧

    辛亥以后,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。当时开封较有名的茶社,如致祥茶社、普庆茶社、澄怀茶社、庆茶社、东火神庙茶社、同乐茶社等,均争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,义成班、天兴班、公议班、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。此后,郑州、洛阳、信阳、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、戏园。在农村,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戏,在一些地区,所演多属河南梆子。 20年代末到30年代,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这一时期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新中国时期的豫剧

    豫剧知识新中国时期的豫剧

    新中国成立后,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,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,正式更名为“豫剧”。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,也标志着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。 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(后来解体为现在的省一、二、三团),1962年举行了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,1980年举行了“豫剧流派汇报演出”,逐渐形成各大豫剧流派,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国家二级演员巴秋燕

    豫剧知识国家二级演员巴秋燕

    巴秋燕,国家二级演员,主攻刀马旦、闺门旦,曾得到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、刘琪、沈健瑾、豫剧皇后陈素真老师亲授。受到京剧教师张明录、徐荣生老师教导。拜京剧名师郭景春先生为师。毕业于新乡市戏曲学校。 1999年荣获河南省首届青年演员戏曲大赛一等奖。 2001年获全国豫剧第八届“香玉杯”艺术奖。 2003年举办的首届全国“国花杯”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,荣获刀马旦“十佳金奖”。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国家一级演员魏俊英

    豫剧知识国家一级演员魏俊英

    魏俊英,国家一级演员,河南省豫剧一团著名演员魏俊英朴实,真诚,超然。近几年,她的艺术水平有很大提高,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,得到了社会和观众的认可,今年年初光荣的当选为郑州市第十届代表。我请她谈戏曲,谈艺术,谈人生,她说,在名家荟萃的戏剧界,她永远是一个学生,一个从不张扬也不愿张扬的普通演员,所以,只能谈点感受、感想。于是,就有了这篇漫谈的文章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全部导航

    豫剧唱腔流畅、节奏鲜明、表演细腻且通俗易懂,是黄河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2006年,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 每到月末,在郑州大剧院新开辟的戏曲空间里都会上演一场特殊的艺术表演,没有戏妆、没有乐器伴奏,观众就围坐在一起,听演员唱豫剧经典片段。演员谢彦巧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,师从豫剧大师马金凤,她希望用这种全新的演出方式,来拉近人们和戏曲艺术的距离。 豫剧起源于明末清初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