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豫剧的艺术特色
豫剧知识豫剧唱腔铿锵有力,富有奔放的阳刚之气,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。其次豫剧质朴通俗、本色自然,更紧贴老百姓的生活。另外,豫剧节奏鲜明强烈、矛盾冲突尖锐、故事情节有头有尾、人物性格大棱大角。再加上曲调诙谐欢快,使得豫剧不仅适合演出轻松的喜剧,它又恢宏大气故又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场面戏,豫西调委婉动听,吐字清晰,唱腔悲凉故很适合演悲情戏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的艺术特点
豫剧知识豫剧一向以唱见长,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,唱腔流畅、节奏鲜明、极具口语化,一般吐字清晰、行腔酣畅、易为听众听清,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。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奔放的阳刚之气,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,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;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,质朴通俗、本色自然,紧贴老百姓的生活;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,矛盾冲突尖锐,故事情节有头有尾,人物性格大棱大角。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的流派豫西调
豫剧知识是河南境内梆子腔系的重要支脉。又叫“西府调”。其前身是“靠山簧”,或称“靠山吼”、“靠调”。其以洛阳为中心,演唱在豫西各地。又称“西府调”,或“豫西梆子”。是 乾隆年间流行于河洛一带的“十字调”梆子腔与传布在伏牛山麓的“靠山簧” (俗称“靠调”)相结合的产物。这一新兴品种很快代替了长期统治这一区域 的弋阳腔、乱弹和罗戏,并吸收了它们的有益成份。道、咸以后,连古老的秦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的流派豫东调
豫剧知识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,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,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。主要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。豫东调因受其邻近的兄弟剧种山东梆子的唱腔的影响,男声高亢激越,女声活泼跳荡,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。豫西调因遗留了部分留了秦腔的韵味,男声苍凉、悲壮,女声低回婉转,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。 豫东调,是指流行以商丘为中心的一个豫剧支派,也称河南梆子、河南高调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的流派祥符调
豫剧知识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,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,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。主要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。豫东调因受其邻近的兄弟剧种山东梆子的唱腔的影响,男声高亢激越,女声活泼跳荡,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。豫西调因遗留了部分留了秦腔的韵味,男声苍凉、悲壮,女声低回婉转,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。 祥符调,以开封为中心带地区流行的的一个豫剧分支,为标准的中州正韵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的唱腔介绍
豫剧知识豫剧,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,不断进行继承、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。建国后因河南简称“豫”,所以称豫剧。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,山东、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。豫剧的唱腔介绍 祥符调:以开封为中心带地区流行的豫剧,为标准的中州正韵。 豫东调:也称为“东路梆子”、“下路调”,它是祥符调传入豫东后形成的一个地域流派,因邻接鲁南等县,亦近山东梆子,咬字较重,弦高,故有“高调梆”之称。 豫西调:在洛阳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的历史发展进程
豫剧知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,在商丘市(原朱集)曾先后建立了杨家戏院、大舞台、新华舞台、丹风舞台、大众剧场、光复舞台、双凤舞台等戏剧演出场所,虽然大都比较简陋,但却为豫东调戏班进入城市演出提供了条件,不少豫东调戏班和演员都曾在这些剧场演唱过。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樊粹庭组建狮吼剧团,以陈素真、赵义庭等为首的一大批祥符调、豫东调演员,为支援抗日前线募捐演出。 1940年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的伴奏乐器小鼓
豫剧知识小鼓,是壮、侗、彝、土家等族棰击膜鸣乐器。流行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等省区。 各民族的小鼓,因流行地域和使用场合的不同,在形制上也有区别,它们多用于民族传统节日、婚丧喜庆场合、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伴奏。 属双面膜鸣乐器,无固定音高, 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。 音色清晰、明快, 并伴有沙沙的声音,别具特色。 演奏方式分为单奏、双奏和滚奏三种, 其中滚奏法最具小鼓特色, 双棰极迅速地交替敲击,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的代表人物
豫剧知识豫剧的代表人物有陈素真、常香玉、崔兰田、马金凤、阎立品、桑振君“豫剧六大名旦”,代表六大风格旦角流派,旦角流派还有“豫剧皇太后”张岫云创立的张派,宋桂玲的宋派,王秀兰的王派,安金凤的安派等。小生赵义庭、王素君、王希玲,代表三大风格小生流派,须生唐玉成、唐喜成、刘忠河、刘新民和李树建,代表五大风格须生流派,黑脸李斯忠的李派,丑角牛得草的牛派也很有特色。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、马琳、魏云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的介绍
豫剧知识豫剧,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,不断进行继承、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。建国后因河南简称“豫”,所以称豫剧。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,山东、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。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、淮河流域。除河南省外,湖北、安徽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北、北京、山西、陕西、四川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,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
豫剧知识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,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。2006年,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,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!豫剧旧称“河南梆子”、“河南高调”,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,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“讴”,又曾叫“河南讴”。“豫剧”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,直到1947年秋,开封、兰州、西安三地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。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旦角索海燕
豫剧知识索海燕,女,豫剧旦角。1965年,农历乙巳年出生,河北省磁县白土镇人。1976年考进河北磁县戏校,学习期间,表现突出,先后主演《穆桂英下山》、《大祭桩》、《吹鼓手轶事》等剧目,并多次获调演表演一等奖,毕业后分配到县剧团。1985年调入邯郸市东风豫剧团工作,后拜表演艺术家牛淑贤为师。先后主演了《梵王宫》、《西出阳关》、《金玉奴》等剧目均获好评。1991年,参加“梨园杯”全国豫剧广播大赛夺得金奖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旦角朱桂芹
豫剧知识朱桂芹,女,豫剧旦角。1956年出生,山东单县人。14岁学艺,主攻花旦,闺门旦。1997年拜豫剧大师常香玉为师,学习常派艺术,朱桂芹唱腔优美,表演细腻,扮相俊秀,在吸取舞台上形成了质朴高雅,潇洒婉约的独特艺术风格。曾主演《花木兰》、《大祭桩》、《拷红》、《五世请缨》、《白蛇传》、《秦雪梅》、《朝阳沟》、《焦裕禄》、《孔繁森》、《警魂》等十几部传统戏和现代戏担任主要角色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奔放特色浓郁
豫剧知识豫剧,原称河南梆子,又名河南高调。由於在豫西山区演出时,多依山平土为台,当地称为「靠山吼」,新中国成立後以本省简称定名。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,不只在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陕西、山西、安徽、江苏、甘肃等地流行,远至东北、新疆、均有演出,上世纪中叶还经越南辗转传入,成为目前当地少数仍流传的地方剧种。 沿革变化 风格多样 豫剧开始於明末清初,初以清唱为主,深受老百姓的喜爱,并迅速发展。在流传过程中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名派有那些特点
豫剧知识1.祥符调 以开封为中心带地区流行的豫剧,为标准的中州正韵。 2.豫东调 豫东调也称之为「东路梆子」、「下路调」,它是祥符调传入豫东後形成的一个豫剧地域流派,因邻接鲁南等县,迹近山东梆子,咬字较重,弦高,故有「高调梆」之称。 3.豫西调 在洛阳、郑州等地,又称之为「西府调」,音味略带秦腔,优美悦耳动听,吐字清晰,字字入耳。 4.豫北调 在彰德、怀庆等地,梆子特大,反扛肩上,若夜静时,梆声可闻数里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